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人大概览    要闻动态    监督在线    选举任免    党建园地    工作研究    一府两院    自身建设    阳泉新貌    人大信箱
首页 > 阳泉新貌 > 文化兴市
 
  
阳泉工人画的发展历程

     阳泉工人画启蒙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萌芽于50年代中期,停滞于60年代后半期,崛起于70年代中期,振兴于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

 

启 蒙
  50年代初期是阳泉工人画的启蒙阶段。1947年5月,阳泉解放后,人民政府迅速恢复了在旧社会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同时顺利地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对旧的文化事业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1949年5月设立了阳泉市民众教育馆(1952年4月改名为阳泉市人民文化馆),1951年又兴建了阳泉市职工俱乐部。广大工人不仅从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成为新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群众性的黑板报、墙报、喜报、竞赛台,如雨后春笋般地矗立起来,一些美术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自愿画报头,绘插图,宣传党的中心工作,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人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工人队伍中年龄与文化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美术普及形式应运而生。幻灯、壁画、宣传栏、流动展览等生动地反映了新旧矿山深刻变化,描绘了工业建设的壮丽图景,歌颂了生产战线的英雄模范,从而鼓舞了广大工人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萌 芽
  50年代中期是阳泉工人画的萌芽阶段。也是阳泉工人画创作从无到有,由普及趋向提高的时期。基础培训工作开始起步,美术展览活动随之出现,工人美术作品相继问世,群众美术组织应运而生。
  1955年至1958年阳泉市人民文化馆和工人俱乐部共同开办了“阳泉市职工业余艺术学校”,内设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四个专业班,每期学制半年,首期美术班培训工人学员24人。1956年阳泉市人民文化馆协助阳泉矿务局工程处又举办了工人业余美术学习班,三个月时间共培训学员25人。另外,结合矿务局调整矿工宿舍展览和阳泉市建国10周年成就展览、技术革新展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展览组织工人作者编绘插图、制作图表、书写版面文字和出外参观学习,使大家得到实际锻炼,为从事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1955年,阳泉煤矿工人刘建功创作的漫画作品在《工人日报》发表后,1956年阳泉钢铁厂职工刘佩已创作的中国画相继入选《山西省第一届职工美术展览会》和《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览》、《全国工人业余美术作品展览》。之后,阳泉职工的连环画、版画、年画、宣传画、剪纸创作活动相继开展起来。1957年至1964年举办的市级四届美术展览中,展出了职工业余作者的各类绘画作品320余件,其中工人作者的作品135件。工人作者在四届美展中由1957年的12人增加到1964年的32人。此外,自1955年至1966年5月,有18名职工作者的34件作品分别由全国及省级展览、出版社、报刊先后展出、出版与发表。其中,入选全国专业性与群众性美术展览的3件;国家出版与中央报刊发表的5件:省级报刊发表的11件。
  工人绘画作品的问世为群众文艺组织的成立和艺术交流活动的起步创造了条件。1962年3月,阳泉市正式成立了以工人为主的文艺组织——“阳泉市文学艺术研究会”(由王柏青任主任,李士倜任副主任),美术组由谢光耀、张蕴基、朱西白、叶克新、王惟中、刘海宽、郭树人、刘建功、龚满仑、杨谦祥、李士倜等11人组成。他们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与艺术交流。
  纵观这11年的历史,由于贯彻执行了党中央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文化工作政策以及在调整国民经济时期制定的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条例,阳泉工人美术事业的发展基本是健康的。然而,由于党在处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有过失误,特别是1964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代表人物的过火批判,致使“左”的思想自1957年以后在美术创作领域有所抬头,对于处在萌芽状态的工人画创作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停 滞
  60年代后半期始,是阳泉工人画创作活动处于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的各级组织普遍受到冲击,各级领导干部遭到批判和斗争,派性活动和武斗事件愈演愈烈,工业生产极不景气,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严重灾难。工人美术作者有的被卷入运动,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则被牵连遭到批判,正在兴起的业余创作活动遭到破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68年5月全国煤炭会议后,中央派人民解放军部队对阳泉实行了军管,煤炭生产出现回升势头。但是,由于林彪、江青的干扰破坏,社会上极左思潮仍然甚嚣尘上,支“左”形成支派,担负群众美术组织辅导的专业人员被送进“五·七”干校接受审查和改造,工人作者在基层完全为当时的政治宣传服务,成为错误路线的舆论工具。

崛 起
  70年代前期是阳泉工人画迅猛崛起的阶段。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武装政变被粉碎后,同全国各项事业一样,阳泉工人美术创作活动有了转机,美术组织辅导工作者也陆续自“五·七”干校返回工作岗位。同年末,国务院文化组和省革委文化局下文开始筹备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与全省美术展览。为此,在阳泉市革委政工组文化办公室统一部署下,阳泉矿务局、铁路、阳钢、铝矾土矿以及市直十七个厂矿企业分别组织工人美术爱好者进行业余创作,涌现出95名中青年工人美术爱好者创作的一批绘画及民间美术草图。在此基础上,市人民文化馆杨建国、孟玉玺,季邦军、张登魁、余志壮于翌年3月参加了由市政工组文化办公室举办的美术创作班,对72名工人作者的120余件草图集中进行辅导,加工制作完成了90件作品,并于1972年5月举办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阳泉市工农兵美术摄影展览》。其中有29件作品入选山西省纪念《讲话》发表30周年美术展览,还有18件作品入选山西省写生画展览。
  1973年,市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又深入到阳泉二矿、四矿与山南水库工地,举办了3期工人美术创作班,省美术创作组画家董其中亲临四矿指导,这些创作班创作了反应煤矿生活与供水工程的中国画、版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剪纸、写生画作品439件,择优举办了四次美术展览。上述活动与作品先后得到省与全国的重视与好评。连环画选页《煤海新歌》入选《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辑入《全国连环画选集》。中国画、版画等42件作品入选《山西省中国画展览》与《庆祝建国24周年山西省美术展览》。为此,《山西日报》发表了《赞阳泉煤矿工人的画》评论文章和阳泉工人的中国画作品专版。当年11月国务院文化组在京召开全国美术创作经验交流会,大会印发了阳泉市文化馆《业余创作必须为三大革命服务——组织工人业余美术创作的体会》和阳泉四矿工人美术组《立足矿山,面向矿工,创作连环画〈煤海新歌〉》等经验交流材料。
  1974年1月,中共阳泉市委和市革委在阳泉二矿召开了美术创作座谈会,总结与推广了阳泉矿务局党委、阳泉二矿、四矿和市农机厂开展工人美术创作活动经验,省美术创作组画家杨立舟、王迎春到会示范作画,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工人美术创作活动的迅猛开展。会后,市及主要局、矿相继建立了美术创作领导组和工人美术组,工人创作队伍迅速壮大,创作活动更加广泛深入,阳泉矿务局一、二、三、四矿与市文化局分别举办了6期工人美术创作班,参与创作的工人作者达129人,人民美术出版社、省美术创作组、省文化馆应邀分别派出王角、孙荃、姚天沐、赵荆等专家与阳泉市文化馆杨建国、张登魁、余志壮、季邦军、马洪琪、张四春共同担负了这些创作班的辅导任务。经过反复加工,共完成各类绘画作品215件,除市级展览展出外,还在山西省文化局举办的《山西省工人画展览》展出了110件。当年10月,国务院文化组在北京举办了《上海阳泉旅大工人画展览》,阳泉工人画入选展出33件46幅,观众达732000人,外宾1300人。
  1975年1至7月,根据国务院安排,三市工人画展览先后赴全国六大区的南昌、桂林、长沙、西安、太原、沈阳巡回展出。各展区分别成立了展览领导组和办公室,印制了海报、目录、参观券,编印了三市工人画宣传材料、会议简报、评论文集,举办了经验交流会。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报纸发表了展览开幕与闭幕消息、参观巡礼及作品与评论专版,各级出版社出版了三市工人画选页,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与各地电视台、幻灯厂还摄制了电影电视记录片与幻灯片,一些美术刊物选发了三市工人画作品。各省、市、自治区及部队参观团在各展区还出刊了墙报、画刊,书写了观感、评论、诗歌,召开了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美术工作会、群众美术会、草图观摩会。从而,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学习三市工人画的热潮,阳泉工人画的影响由省内扩及到全国,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并通过新闻、期刊、影视、出版物等媒体向国外进行了介绍,得到朝鲜、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友人的好评。三市工人画展览共接待32个省市自治区、大军区参观团和各界观众1492000人。据笔者手头资料统计,两年内国家出版社出版阳泉工人画专集5册,选集6册,连同单幅画共出版338件(次)455幅(次);中央与各省报刊、通讯社发表阳泉工人作品94件(次)111幅(次),发表阳泉工人画评介文章125篇;电影制片厂、电视台摄制阳泉工人画电影记录片一部,电视片两部。
  三市工人画所取得的轰动效应虽然是历史机遇的产物,也是广大工人美术作者和群众美术工作者在各级党的组织关怀下辛勤耕耘的成果。在那“横扫一切”的年月,时运把工农兵推向占领社会主义浩大文艺舞台的显赫地位,名义上是依靠群众,实际上是脱离了广大群众。那个“全国美展办公室”在阳泉工人画取得一定成果后,一面利用其粉饰“文化大革命”。一面又派人来阳泉调查,并严厉警告市文化馆美术负责人:“怎么你们还在办素描班?你们走的路是专家的路”,“不要再请那些修正主义专家来阳泉毒害工人了”。于是,素描训练班被迫停办了,希腊石膏教具被迫废止了,邀请专家示范讲学活动更加受到限制,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被彻底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以政治代替艺术,以创作代替基础和专业训练,破坏了政治和艺术的正常关系,否定了艺术教育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如之什么“三突出”、“红、光、亮”以及“主题先行”等清规戒律的束缚,致使阳泉工人画在“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的破坏与影响下遭受了严重的伤害。1976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开始后,那个全国美展办公室和省、市有关《通知》明确提出“这次创作的重点是与走资派做斗争的作品”。那一年,山西省选送全国美术展览评选会的29件阳泉作品中有10件是属于表现与“走资派”做斗争的,国家出版社和全国报刊出版发表的阳泉105件作品中有40件是属于宣传“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办好十件事”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这些作品在全国及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是阳泉工人画发展历程应记取的沉痛历史教训。
  1976年4月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阳泉工人美术作者深恶痛绝“四人帮”镇压革命群众的法西斯行径,从中识破了“四人帮”的反动实质与狰狞面目,坚持创作反映工业建设及其整顿后可喜景象的作品,有的作者在自己的速写日记上用画笔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无限敬意与怀念,还有些作者合作了连环画《吕后篡权复灭记》,借古典题材寓意表达对“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愤慨之情,至今依然是受到社会公认的作品。

振 兴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是阳泉工人画的振兴阶段。这个阶段是阳泉工人画清除左倾错误影响与“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流毒,贯彻执行党的“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沿着艺术规律取得创作繁荣的时期。其特点是注重了生活深度的挖掘,端正了创作与习作、创作与生活、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使艺术形式和风格趋向多样化。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阳泉工人画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这时开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两年中,共举办创作班14期,创作工人画245件,作者177人。这些作品除纪念《讲话》发表35周年市美术展览展出184件外,入选省级美展6件,入选全国美展5件,国家出版社出版画册3本,省以上报刊发表15件。
  1977年底至1978年8月,正当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和工人作者创作热情旺盛之际,一场“左”的风波骤然从省里向阳泉袭来,借清查“四人帮”帮派体系之名重新煽起派性,一大批党政干部被整,就连美术辅导人员和工人作者也不能幸免,成为替罪羊。于是,许多工人作者洗手不干了,一些有才干的作者离开阳泉另谋生路去了,专业辅导人员有的闭门思过,有的考研,有的一头扎进个人创作中,组织辅导工作一度陷入瘫痪,工人画创作活动随之沉寂下去。值得庆幸的是胡耀邦同志及时发现并指出阳泉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市委在纠正清查扩大化错误中很快为阳泉工人画正了名,并给受株连的工人作者和专业辅导人员平了反,在政治思想上为工人画创作活动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
  阳泉工人画几经挫折与伤害之后,辅导工作者在规律中觅路子,奋起医治历史的创伤,重新组织队伍,培养新生力量,开创以煤矿工人版画为中心的创作新格局。1979年4月始,阳泉市人民文化馆为适应新时期美术创作形势的需要,下决心彻底清除极左路线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流毒,提高辅导人员和工人创作队伍的思想水平和艺术素质,实事求是地从解决群众美术的薄弱环节出发,开办了一所业余美术学校,招收学员132名,分别设立了一年制基础班三个,二年制专业班三个,半年制基础进修班一个。结合教学,邀请京晋有关专家来阳泉讲学,还引入中央美院版画研究生和中国画研究生两个班的习作展览供学员观摩。之后,与矿务局、工人文化宫、市美协一起,又相继开办了中国画、版画、年画、油粉画及综合画种创作班12期,美术史论学习班1期,作者达291人次,创作各类作品729件。通过系统的基础与专业教学和创作实践,提高了学员的造型能力、专业技巧和理论水平,开阔了艺术视野,增长了见识,初步懂得了艺术的自身规律。
  在辅导工作中,十分注意业余作者不同艺术风格的自由发展,引导他们表达生活的真情实感,提高对生活本质的挖掘能力,探索各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技法,从而改变了以往陈旧的僵化面目,使作品的形式与风格趋于丰富多彩,展示出煤矿题材版画创作的新局面。1982年中国煤矿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中,阳泉煤矿工人作品入选数量名列全国煤炭系统前茅,获奖作品约占山西省煤炭系统获奖作品的一半,得到煤炭部、中国美协和山西省美协好评,著名美术家江丰、苏光、力群对阳泉煤矿工人版画创作寄予热情的赞许与期望。《山西日报》、《晋阳文艺》、《太原日报》分别选登了阳泉煤矿工人的版画作品,《山西美术》杂志分期发表了《阳泉煤矿工人画的创作道路》、《阳泉煤矿工人的版画》等专文以及工人作者撰写的创作经验体会与版画作品。1985年山西电视台还拍摄播放了介绍阳泉煤矿工人版画创作的电视片《钟灵毓秀》。1986年《人民日报》和《山西日报》分别设阳泉矿工版画专栏发表矿工版画作品,有些作品还远赴美国交流。
  为了提升工人作者的艺术素质,市文化局和市文联坚持每年组织工人作者分赴京晋参观中外美术展览,兴办各类学术活动;市群众艺术馆(1980年由人民文化馆改名)、市美协会同阳泉矿务局、工人文化宫、工艺美术学会先后邀请省内外画家与学者赵球、周建夫、朱维民、董其中、张俊、史济红、张顺清、仝献普、刘海明、苏高礼等开办了各类专业美术班与学术讲座,使这个阶段的活动呈现既扎扎实实又生机盎然的兴旺景象。
  1979年至1985年内,围绕工人画振兴活动,市群众艺术馆与工人文化宫共举办工人画展览和京晋画家作品邀请展22期(其中工人画展19期),共展出作品2880余件。美术展览活动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群众性美术团体的建立成为新形势下工人画创作与艺术振兴活动的必然产物。1981年12月,阳泉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正式成立,四年内先后发展四批会员共176人。市美协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以理事长杨建国、副理事长刘佩乙、李士倜、张四春、郑恩田、张登魁、葛思海、程同义组成的主席团,并任命了由秘书长张登魁(兼)、副秘书长李廷惠、刘继德、王桂英、余志壮、郭九鳞、张建基组成的日常工作班子。
  随着厂矿工人美术作者的增多,一些大型企业也先后成立了工人美术团体。1983年5月,“神剑文学艺术学会晋东化工厂支会”首先建立,下设书法美术组,美术会员10人;1984年6月,“阳泉矿务局美术研究会”成立,会员30余人;1985年9月,“山西省阳泉钢铁厂文学艺术联合会”美术书法摄影组建成,会员12人;同年10月,“山西省冶金文学艺术联合会阳泉铝矾土矿分会美术协会”成立,会员24人。这些群众美术团体经常组织会员开展学习、创作、观摩与研究活动,参与本系统的展出与评奖工作,为振兴阳泉工人画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总之,三中全会以来,阳泉工人画蒸蒸日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尽管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还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但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已经到来,胜利前进的航道已经开通,阳泉工人画一定能够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里竞相成长,争奇斗艳。(作者系阳泉市美术院原院长、一级美术师


本站由滚球365官网常委会办公厅主办 阳泉人大网站编辑部承办 联系电话:0353-2293451
晋ICP备05003266号—1 建议分辨率 1024*768